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凝神聚力谋发展|2022年理论学习与改革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③2022-04-07    文字:各单位 编辑:李文娟


编者按:2022年4月1日—4月2日,我校召开了2022年度理论学习与改革发展研讨会暨春季学期工作会议。会议期间,154名与会干部教师代表分六个小组,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22年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所作的专题报告,就落实新发展理念,有力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研讨气氛热烈,与会同志踊跃发言,既有立足长远的思考建议,也有聚焦短板的检视意见,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凝神聚力的精神面貌。为方便相互学习交流,现将研讨发言摘编刊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白凤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一流学科攀登计划”为指导,围绕国家与自治区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努力学科一流。“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缩小差距,申报学科博士授权点是学院中心工作。人才引进与培育是目标实现的关键,学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创新思路引进一批优秀博士,持续保障学院未来发展的师资队伍规模和水平需求。继续加强传统优势学科方向研究,瞄准新一代通信技术领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一批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大力开展服务地方特色经济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科学研究,加强与学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计划“草食家畜智慧养殖”方向,在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团队,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成果产业化。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温毅刚:内蒙古大学当前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流的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体育。学院有决心、有信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来内大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建设,规范学院管理,克服学院成立时间短带来的不利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振广大师生的“精、气、神” ,尽快将体育学院办成全国同类院校中一流水平,为把内蒙古大学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正处级)任利刚: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和教育部、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围绕健全我校来华留学教育培养模式,加强“留学内大”建设,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我们要完善国际学生培养机制,聚焦提质增效和扩大规模,组建内蒙古大学国际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内蒙古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办法》。健全内蒙古大学国际学生教育质量规范,启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十四五期间要全力推进“留学内大”建设,将我校国际学生规模在目前14所省部共建高校排名第七的位置提升至前五位,提高国际学生与在校生占比,拓宽国际学生生源国别。跟进全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参与服务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打造“留学内蒙古”品牌建设项目及国际合作,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项目培养效益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建设国际学生本科教育预科基地。做好境外学生入境返校及疫情防控、线上线下教学、国际学生日常管理、国情教育课程建设、舆情管控、外事外宣外联等重点工作,推进我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丽萍: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体系的跨学科交叉、培养机制的跨行业协同、课程内容的全思政浸润、实践教学的立体化重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贯通于新闻传播全过程,构建“一元贯通 多维互嵌”人才培养模式。面对学校、政府、媒体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师资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教学方式与媒体实践脱节,知识传授有余、价值引导不足问题;学生实习缺乏有效指导、实践教学碎片化浅表化问题,要进一步创新“马新观”教育方式,强化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提高交叉融合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创新跨界合作机制,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舞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哲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丽:国家“六稳六保”的第一稳和第一保就是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就业工作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国之大计,事关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就业工作是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就业工作已成为我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自2021年10月开始,学校已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因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把就业工作放心上、抗肩上、抓手上,实事求是落实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及学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攻坚战。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孟海光:我校“十四五”规划的国际合作交流指标中明确“来华留学生数达700人,学历留学生比达70%,国别数达25个”。要达到这个目标,应坚持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优化机制+精准管理+绩效考核”三位一体推进我校国际教育提质增效。优化机制方面,建议成立我校国际教育领导小组,做好国际教育顶层设计,制订我校国际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形成学校领导统筹、相关部门及培养学院齐抓共管的我校国际教育一盘棋工作格局;精准管理方面,创新我校国际教育管理模式,修订和完善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加强国际学生精准管理,确保国际学生顺利毕业;绩效考核方面,完善国际教育绩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国际学生教学津贴的激励作用。 

监察官培训学院副院长塔娜:就法学和纪检监察学科而言,目前主要面临师资力量紧缺问题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首先,在未来3至5年时间内,法学院的专任教师有数人将要退休,但是新生力量补充速度非常缓慢,未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对此,虽然学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区分不同的学科,分类设定人才引进政策并在学校层面上协助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其次,需要关注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问题,目前法学院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多,但生源质量却在下降,导致培养难度持续增加,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在现有师资条件以及研究生培养状况下,不应增加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金星:我校来华留学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来华留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教育管理服务理念、模式、条件等相对滞后,出现了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存在与“特色一流大学”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国际上“汉语热”的兴起,面对教育对外开放的大好机遇,我校应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认识到来华留学教育是我校“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清晰的目标定位,将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做好顶层设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着眼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助力“特色鲜明一流大学”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推进来华留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立与“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和体系,不断提升我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来源:各单位    编辑:李文娟) 

上一条: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凝神聚力谋发展|2022年理论学习与改革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