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第24期】内蒙古大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2021-07-17 文字:宣传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内蒙古大学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排头兵。
第一,聚焦“同心圆”,提升思想引领的高度,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自觉。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专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组织推进,全方位融入思政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思政课、专题读书班、学习夜校等方式,系统学习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方针政策。二是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常态化机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校内研究平台,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三是打造“草原学习轻骑兵”“旗帜·领航”分享会等思想教育品牌,采取学思想、说道理、讲故事、树典型的方式,宣传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四是选树宣传金海、额尔敦白音、罗辽复等一批扎根边疆,服务北疆、报效祖国的各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激发北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报国行,强国志。
第二,营造“同场域”,拓展立德树人的空间,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自信自觉。一是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通过搭建立体化的育人场域,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浸润到校园生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网络学习社区,围绕“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聚合“红色百年内蒙古”主题文艺作品等资源,创作推广系列有声教材和可视化作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认同。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用“年轻人的方式”点燃青年学生党史学习的热情,开展“百年荣光·我心向党”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让历史照亮未来”读书节、“百首诗歌献给党”师生朗读接力、“礼敬中华·红色足迹”青春思享课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充分利用民族博物馆、校史馆等6个自治区基地的作用,挖掘整合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普及活动,多种方式讲好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故事;四是按照“育人场域在一线整合、育人力量在一线汇合、育人要素在一线聚合、育人成效在一线耦合”的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建立相互嵌入式生活社区,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途径,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合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第三,坚持“同发展”,汇聚兴学强国的力量,增强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自信自觉。一是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根本保障,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动力。二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植根北疆办大学、立德树人育英才,聚焦“六个下功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各族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发挥作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志愿者我帮你”等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理论宣讲、文明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服务,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排头兵。四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开展“践行嘱托创一流、守正担当开新局”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着国家对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面向“十四五”科学谋划“九大行动计划”,不断探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提升服务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上一条: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层论坛隆重举行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第23期】内蒙古大学“以四化促四能”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
【关闭】